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来源:央视
原标题: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如何迎接它回家?
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 舱体结构完好
今天(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进入返回轨道。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搜救分队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并到达着陆现场开展处置。经现场确认,舱体结构完好。
试验船于5月5日18时00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共2天零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王忠贵: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着陆场搜索回收分队如何迎接返回舱回家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太空旅行60多个小时后平安着陆。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阶段,东风着陆场承担的首次任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着陆场的搜索回收分队是如何迎接返回舱回家的。
东风着陆场系统担负着飞船返回舱试验船返回轨道测量以及搜索救援任务,是载人航天任务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直接关系着未来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试验船返回舱,对搜救回收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着陆场空中分队指挥员 冯超: 返回舱的搜索回收是一个多系统协同、接力的过程,首先从返回舱载入大气层开始,着陆场系统的测控网络,就在连续的对其进行跟踪和测量,实时获取返回景象和弹道数据;其次,在返回舱打开主伞至着陆的阶段,主要依靠空中力量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直升机分队迅速收拢飞行。在整个搜索过程中,我们还会接收到北京中心实时推送的预报落点信息,引导地面和空中各分队向指定区域靠拢,搜索目标。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采用了“群伞+气囊”的着陆方式,三个主伞开伞以后的面积达到了2280平米,相当于5个半篮球场大。返回舱的直径达到了4.5米,是神舟飞船的两倍多,重量则达到了5.6吨,个头非常大。
为确保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的运输安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搜救人员今晚将陪同返回舱在戈壁滩露营,9日一早采取公路运输方式将返回舱运出沙漠。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20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