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软件实验指导三部曲2—几何校正
校正的三种处理流程,以地理编码影像为参考校正影像;以用户自定义参考座标(如地形图)为参考影像校正影像;以控制点影像库为参考校正影像。本次实验主要采用以地理编码影像为参考校正影像。
通过本实验熟悉图像几何校正基本原理,学习图像几何校正具体操作,熟练操作遥感图像处理的专业软件进行基础图像处理 。几何校正,即图像级别中的几何精校正,主要方法是多项式法。方法机理是通过若干控制点,建立不同图像间的多项式空间变换和像元插值运算,实现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图件间的配准,达到消减以及消除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是获取第3个级别遥感数据的重要方法。
在GCPworkstep中的Processingrequirements选择Fullprocessing(完整处理),数据模型选择Polynomial(多项式模型),控制点来源选择GeocodedImage(校正过的图像),accept出现控制点操作窗口,如下图:
点击selectuncorrectedimage选择待校正的图像TM54321.pix,紧接着点击selectgeoreferenceddatabase(选择校正过的图像),打开spot_1.pix图像,再选择collectgcps(收集控制点),出现以下窗口,对TM54321.pix进行校正:
按照采集控制点原则,在图像上采集控制点:
(注意:分别在TM54321.pix图像和spot.pix中寻找位置相一致的像素点,选择后点击Gcp Selection and Editing窗口中collectasgcps(选择作为控制点)),如下图:
(注意在选择前三个点时可以在两个窗口选取控制点,当在spot_1.pix图像窗口选择第四个控制点时注意到在需校正的图像TM54321.pix图像窗口中的光标会随之移动,因为3个控制点已经建立起了多项式方程,这时注意只能在spot_1.pix图像窗口中选择控制点,以避免破坏建立起的方程,继续选点当选好第七个点时会发现中Gcp Selection and Editing的2次项模型可以选用了,如下图:
紧接着继续选点,注意选第八个点时,这时可以人眼判断被矫正的TM图像的控制点点是否和spot_1.pix控制点的位置一致,可以手动地修改TM图像中控制点的位置,以达到几何矫正的目的。)紧接着继续选择控制点,控制点选择尽量分布均匀,易于识别,选20到30个之间适宜,
如下图:
现在打开矫正好的图像,注意要给spot_1.pix添加5个通道,然后将校正后的TM54321.pix的5个通道镶嵌到spot_1.pix中去,此时点击仍然选择GCPworkstep中的Processingrequirements选择Fullprocessing(完整处理),数据模型选择Polynomial(多项式模型),控制点来源选择GeocodedImage(校正过的图像),对应打开图像如下图:
将对应的通道镶嵌好后,点击performRegistration。最后打开spot_654321.pix图像,矫正结果如下图:
预处理:首先用geoway软件对地形图拼接,并对拼接后的地形图进行配准采集控制点获得地形图点的坐标,结果如下;
开始进行地形图对TM影响的精校正,给预处理好的地形图数据SX-SGP-JK1-XGP1-NP-LJ1-DYZ-ld.pix添加6个空通道。
然后在GCPwork中经过和spot校正TM相同的步骤:如图:
2次地形图方结果: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效果分析与评价,一方面是从几何校正的机理参数上加以考虑,分析和检查控制点的选择、分布、数量以及RMS值是否符合几何校正理论需要的条件,从定量上把握几何校正的运算精度。另一方面是看几何校正的实际效果,从视觉上,查看不同图件上特征线的配准是否达到了预计的吻合程度。第一方面的参数评价在PCI等软件中比较容易实现,观察校正中,图像窗口中控制点分布是否均匀,控制点数目是否大于3(n+1)*(n+2),控制点编辑表中的RMS值是否都小于1既可.
第二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放大部分来判断校正效果如何,将图像打开,看影像的边缘接缝处是否自然,或者追踪一些水系西线,道路等局部放大,观察他们的分布重叠的实际效果,如果放大部分道路吻合较好,说明影像校正效果良好。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对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分布和数量以及RMS值要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作出较好的校正效果,才能使校正后的遥感图像具有标准图件的几何精度和坐标系统。总之,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需要进行“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效果评价,方可得出较好的校正效果图
版权声明:本站【趣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ubaik.com/article/134041.html